幼時爺爺常帶我誦讀毛主席的詩詞,給我講詩詞背后的革命故事,常覺晦澀又新鮮。而今翻閱百年黨史,毛澤東詩詞內容豐富、氣勢磅礴,充滿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文藝結晶”,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名片”,是黨史的“必修課”。毛澤東同志立足時代以詩詞明志,用有溫度的文字、有筋骨的詩句,詳實生動地描繪歷史畫面,記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共同匯聚成偉大的建黨精神。
追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讀懂“建黨精神”里堅守理想的革命初心。青年毛澤東的詩詞里洋溢著青春氣息,那是青年特有的自信,是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仿佛是一群革命者雄姿英發地迎面走來,“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更像是一身浩然正氣的革命者們在“紅船”上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誰主沉浮?”仰天長問,道出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道出了上下求索、開天辟地為舊中國找出路的初心與理想。或許同是青年的你也時常自嘲“誰的青春不迷茫”,但為了實現心中的“小目標”每日默默努力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在詩詞里讀懂堅守理想的革命初心就要把“小目標”匯集成“復興夢”,努力擔當社會責任。
追尋“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懂“建黨精神”里英勇斗爭的樂觀主義。習近平曾提到,我們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前期探索的基礎上,“裝點此江山,今朝更好看”,已經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大道。革命先輩們在沒有光的地方辟出遠方,因為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行。“彈洞前村壁”描繪昔日戰場的彈洞今日成了關山的“點綴”,是詩人對革命道路的堅定;“風景這邊獨好”的感嘆,是詩人對革命事業的信心;“雄關漫道真如鐵”飽含中國人民永不屈服、英勇抗爭的精神;一首《七律·長征》寫盡紅軍長征歷程的苦與甜,成就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心與決心。今天在誦毛澤東詩詞,領略詩人的人格魅力,領會革命樂觀主義,傳承“建黨精神”,事不避難者進,志不求易者成,一雙雙手共同凝聚的力量定能教日月換新天。
追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讀懂“建黨精神”里不負人民的艱苦奮斗。從諸子百家到魏晉風度,從盛唐氣象到宋明理學,毛澤東詩詞是共產黨人的“文化名片”,里面處處可感“建黨精神”,更呈現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新時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人間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換新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國共產黨就是戰天斗地、一心為人民的“有心人”;“為有犧牲多壯志”,無論何時中國共產黨人都會勇挑重擔,當好公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黨的百年奮斗史汲取力量,從毛澤東詩詞里感悟中國共產黨人誓不負人民的價值追求,賡續建黨精神,做對黨忠誠的戰士,共同續寫新時代的嶄新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