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出發前,毛澤東望著連綿雄偉的太行山說道:“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答道:“我們應該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歷史的回聲猶在耳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以無比高超的答卷能力,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趕考”的征程從歷史走向未來。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開年即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考驗著我們的“趕考”接力、答卷能力。省委常委會舉行黨史學習教育第三次專題學習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強調,要在學黨史中提高答卷能力。明確要求:增強答題意識,貫徹“抓落實的關鍵是要有解決方案”的工作要求,運用法治思維、改革精神、創新辦法、市場機制,著力破解改革發展難題,在轉型發展蹚新路的偉大實踐中交上優秀歷史答卷。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在學黨史中提高答卷能力,就要在“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切實把黨史中的寶貴營養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政治素養和能力水平,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尤其要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最終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能力是從學習中來,更要通過實踐來獲得。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確保廣大黨員、干部起而行之、勇挑重擔,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敢于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錘煉能力,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牢記“趕考”告誡,保持“趕考”心態,發揚“趕考”作風,是加強黨的建設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常懷“趕考”之心,才能時刻知責于心、擔責于心,對黨忠誠、造福于民。增強答題意識,才會涵養實干的態度、葆有實干的姿態,篤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決心,砥礪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意志,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提高答卷能力,就會敢接“燙手山芋”,激蕩“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偉力,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精辟論述,彰顯出強烈的歷史擔當和深厚的人民情懷。“趕考”,就要有不甘人后、奮力趕超的精神,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在學黨史中增強答題意識、提高答卷能力,通過結果檢驗落實的程度、發展的質量,我們就一定能夠貫徹好“抓落實的關鍵是要有解決方案”的工作要求,奮力實現“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好局、起好步。